五星鄉安寨村:鄉賢聚力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于:2024-04-07 09:09)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五星鄉始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五星鄉下轄36個行政村,4.8萬人,是“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動天”的發源地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城遺址(衛國都城)、瑕邱遺址所在地,是傳統的孝道文化之鄉。
安寨村位于濮陽縣城以南9公里處,緊鄰濮渠路和濮衛高速出入口,轄7個村民小組,全村共224戶1120人,49名黨員,1400畝耕地。近年來,安寨村通過實施舊村改造、發展產業規劃、鄉村振興示范村、鄉村治理等多方面提升,以“千萬工程”為指引,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實現了從農業到工廠、從農民到工人、從農村到社區的華麗蛻變,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從2018年5萬元到2023年100余萬元的跨越式增長。安寨村先后獲“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五年被省、市、縣評為“五好黨支部”等多項榮譽稱號,2022年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022年、2023年均成功創建省級“五星”黨支部,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林已擔任支書20余年,也是一名省級勞模。
鄉村振興包含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五星鄉黨委、政府帶領各村從生態振興入手,以此引領鄉村振興各個方面實現有機貫通、協同發展。
以前,安寨村與一般的農村景象一樣——道路泥濘的鄉村土路、破敗的泥房磚房混搭、雜亂無章的農田菜地、穿粗布衣服的農民……變化是在2021年“千萬工程”的轉型升級階段,安寨村被列為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提升村,限期完成改造。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難題,安寨村積極響應五星鄉發出的“大美五星、人人參與”動員令號召,動員鄉賢籌資、群眾酬勞;深化“黨員聯戶+胡同長+積分”治理模式;常態化開展“周三、周六”集中整治和月觀摩“紅黑榜”評比;每年開展兩次選樹“最美胡同”“最美庭院”等進行隆重表彰。其中,作為安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黨員韓志超主動拆掉自家閑置宅基房屋,打造為菜園,并帶領2戶村民開展“一宅變多園”,成為濮陽縣首創“一宅變多園”的村。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但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依然是產業振興。如果沒有真正落地的產業,鄉村振興就只能是空中樓閣。在“千萬工程”引領下,安寨村扎實做好了產業發展文章。一是拆舊建新,節約集約抓產業。安寨村于2008年將全村1400畝土地全部流轉至村委會,由村委會統一流轉承包。2014年將騰出宅基地實施舊村改造,五棟彩繪安置樓房,搬遷120余戶,騰出節約集約用地招引5家小微企業落戶安寨,增加群眾收入。二是創建園區,打造招商引資主陣地。安寨村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23年成立了五星鄉鄉賢回歸創業園——安寨園區,通過“騰籠換鳥”破解土地制約瓶頸,利用老廠房、老駕校、婚宴廳等筑巢引鳳、以賢引賢、以商招商,招引落戶企業18家,從“走出去”敲門招商,到“坐村室”開門迎商。三是優化環境,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安寨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不斷增強“店小二”服務意識。在縣總工會的支持指導下,于2023年成立了“安寨園區聯合工會”,幫助企業職工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園區健康發展、職工安居樂業。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自濮陽縣2021年實施“鄉賢返鄉創業回歸工程”以來,五星鄉高度重視,通過外出學習、召開座談會、拜訪鄉賢、鄉賢聯鄉賢等方式,于2022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鄉賢回歸創業園”和“鄉賢創業孵化園”。先后招引返鄉創業鄉賢61名,匯聚產業項目38個,總投資6.3億元。安寨也陸續招引了鄉賢返鄉創業,其中投資200萬元的“夢金秋”特色甜瓜種植,供不應求;投資1500萬元創建的萬寶利鞋業有限公司產銷兩旺;投資1.2億元的佰利源紡織有限公司正在設備安裝;投資1.86億元的河南雅芬服飾有限公司吸引外資成立為中外合資企業,正在完成廠房建設。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堅實保障。自“五星”支部創建以來,安寨村堅持統籌規劃、系統推進,高質量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工作;深化“支書領航、干部分格、一格多員”體系,組織9名“五老”人員成立矛盾糾紛調解組,村內30名黨員聯系224戶,定期訪民情、辦實事、調糾紛,矛盾化解率達100%。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資30余萬元打造日間照料中心“福樂居”,其中村民韓文彬、黨員韓學濤主動將自家閑置院落奉獻出來,作為“福樂居”場地;投資40余萬元率先改造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圍繞群眾所需所盼,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鄉村振興大講堂、創業服務中心等25個服務窗口,將黨建、服務、產業、文化、健康、養老等公共服務相互融合,真正打通為民、惠民、便民的“最后一米”。其中依托安寨村鄉賢創業園區,創設“鄉賢會客廳”和“企業服務中心”,解決群眾工作難、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進得來,安得下,留得住”。黨建引領“四治融合”,推進了鄉村治理現代化。
下一步,五星鄉將乘勢而上,一是開展土地區域綜合整治,在安寨村已新建5棟安置樓房的基礎上,再建三棟安置樓,將剩余120余戶群眾搬遷上樓,可騰出300余畝建設用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企業落戶五星,助推制造業倍增,增加群眾收入。二是實施“數字化+農業+養殖業”轉型。利用閑散宅基地推廣遠程智能蔬菜種植控制軟件,發展建廠靈活、四季豐產、全年收益的“智慧農業”;依托五星鄉張灣村100多年肉牛養殖歷史,推行福?!按B”模式,開辟鄉賢云端創業新途徑,發展規模化養殖,力爭肉牛存欄量達20000余頭。投資760余萬元在七王廟村創建一座肉牛交易市場,并利用牛糞和秸稈,創新推行種養一體化,讓秸稈“牽手”肉牛養殖,“聯姻”葡萄種植,使“禁燒包袱”變成“綠色財富”。三是五星鄉已有棉紡制造60余年歷史,陸續創建的有隆潤、昊達、國安紡織等4家企業,在“千萬工程”引領下,近兩年招引關聯企業,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目前,隆潤、佰利源、雅芬已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在五星鄉與城南新區交界處新建一座“棉紡制造園區”,吸納鄉域內相關企業入駐園區。園區的創建一方面可以利用安瀾小鎮內灘區遷建群眾的富余勞動力,解決無業群眾的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園區招聘的職工可以幫助消化城南新區商品房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