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2022年以來運用大數據輔助行政決策、行政執法工作的情況說明
(發布于:2023-12-13 09:30)
2022年以來,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濮陽縣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政府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成效顯著,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取得積極進展,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監管效能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接訴即辦”等創新實踐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數字技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數字治理成效不斷顯現。
一是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步伐。健全完善全縣電子政務網絡,打通與12345、110指揮中心、120指揮中心、城市管理、藍天衛士、大數據局等平臺的橫向數據資源融通,建立信息數據采集報送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平臺聯網應用,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履行職能提供服務。建立健全政府大數據采集制度,各部門在履職過程中,依法及時、準確、規范、完整記錄和采集市場主體相關信息,形成信用記錄和信用檔案,妥善保存并及時更新。充分利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失信企業“黑名單”予以公開曝光。全面推行政府信息電子化、系統化管理。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提升經濟調節能力。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創新行政執行方式,不斷提高機關運行效能。
二是優化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破解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不斷滿足企業和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如:濮陽縣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咨詢辦、預約辦、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等政務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2022年積極打造了全省先進的7×24小時“一站式”智慧辦稅服務廳,企業職工退休待遇認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社會卡申請和補(換)卡業務實現豫事辦、支付寶、河南智慧社保APP和i濮陽掌上辦理。審車、補辦駕駛證、違章處理、罰款繳納等業務在“12123”APP可實現全部辦理。以數字技術助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探索“一業一證”等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新途徑,市場主體的設立、變更、備案、注銷等業務實現網上辦和掌上辦。
三是推行“互聯網十”監管執法。依托“互聯網十監管”系統,健全完善執法監管事項清單,加強執法基礎數據、執法程序流轉、執法信息公開、執法考核監督等相關數據與省“互聯網十監管”系統互聯互通。積極推進智慧執法,加強信息化技術、裝備的配置和應用。如:縣交通運輸局通過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綜合執法平臺手持執法終端和配發執法記錄儀等設施設備,將科技數據轉化為交通執法效能,加強和改進交通執法工作。目前,移動執法系統使用率達100%,推進了移動執法系統與現場執法工作實踐深度融合。探索運用視頻監控等技術的非現場監管手段,減少監管盲區、提升監管效能。如:縣應急管理局依托省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平臺和“互聯網+監管”平臺等,通過上傳相關檢查記錄、立案、處罰決定、行政強制等文書,實現行政執法全過程留痕;然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對行政執法的全過程監督,最大限度解決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四是提升基層社會智慧治理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網上行政復議、網上信訪、網上調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排查化解。深化數字化手段在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打擊犯罪、治安聯動等方面的應用,投入1.4億元,推進“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視頻建設,環縣城、環縣域(包含環市、環豫)出入口實現監控卡口全覆蓋。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覆蓋22個鄉鎮二級平臺、990余個村(社區)三級平臺,各行政村(社區)達到了不少于6個高清探頭標準。實施“互聯網+基層治理”行動,建成76個“智慧安防”小區,構建新型基層管理服務平臺,提升基層智慧治理能力。
五是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流調溯源、核酸檢測、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使疫情防控關口前移,在實現疫情精準防控的同時提升社會運行效率。形成分析報告260份,提出防控建議820條,第一時間為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提供參考。隨著疫情防控風險等級調整,根據上級安排,在全縣范圍內各商場、超市、醫院等人群聚集場所廣泛推行“場所碼”“健康碼”“行程碼”等,提高防控精準度和篩查效率。強化公安、政數、通信等部門協同配合,精準數據比對分析,實現外來入返濮人員落地即知、落地即管。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調取病例或疑似病例行動軌跡,精準劃分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等,確保生產、防疫兩不誤,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有力促進群眾生產生活恢復正常化。
濮陽縣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