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實施意見(節選)
(發布于:2021-10-19 14:01)
(一)加大新職業推廣和應用力度。密切跟蹤經濟社會發展、互聯網技術應用和職業活動新變化,廣泛宣傳國家發布的社會需要的新職業,引導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社群健康等更多新就業形態發展。根據最新國家職業分類體系,做好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評價等工作。完善統計監測制度,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統計監測指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統計局等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開展針對性培訓。圍繞“技能河南”品牌建設,深入實施省部共建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全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法治化、規范化、品牌化、國際化。將有創業意愿以及創業 5 年以內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創業培訓范圍,組織開展開辦店鋪、市場分析、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創業培訓,提升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支持各類院校、培訓機構、互聯網平臺企業,更多組織開展建筑業、養老、托幼、家政、餐飲、維修、美容美發等技能培訓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社會工作等領域新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業院校聯合行業組織、大型企業組建職工培訓集團,與行業企業共建“一站式”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推進線上線下結合, 靈活安排培訓時間和培訓方式,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和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財政廳等負責)
(三)優化人力資源服務。把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開設靈活就業專區專欄,免費發布供求信息按需組織專場招聘,送崗位進基層進社區,提供職業指導等服務。指導企業規范開展用工余缺調劑,幫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業精準、高效匹配人力資源。有條件的城市可選擇交通便利、人員求職集中的地點設立勞務市場或零工市場,組織勞務對接洽談,加強疫情防控、秩序維護和安全管理。鼓勵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規范有序的求職招聘、技能培訓、人力資源外包等專業化服務,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所在地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規定給予求職創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各類就業創業服務補助。運用就業專項補助等資金,支持各類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依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知名專家、企業家、創投人士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創業培訓等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等負責)維護勞動保障權益。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繼續對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推動放開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迅猛發展,采取多種手段,維護好靈活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積極開展平臺企業用工特點研究,完善相關就業勞動保障政策,明確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責任,推動互聯網平臺企業、關聯企業與勞動者協商確定勞動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安全保障等事項,引導產業(行業、地方)工會與行業協會或行業企業代表協商制定行業勞動定額標準、工時標準、獎懲辦法等行業規范。加強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提高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深入推進勞動關系協商協調工作,依法糾正拖欠勞動報酬等違法違規行為。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提升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創造安全工作環境。持續推進“同舟計劃”實施,全面實現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進一步做好工傷預防宣傳、培訓工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應急廳、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對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幫扶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及時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范圍。加大對困難靈活就業人員的摸底排查和就業幫扶力度,為符合社會救助對象標準的優先提供公共就業服務,進行“兜底”保障,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